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刊校报 > 杜郎口下一步如何走?

杜郎口下一步如何走?

2016年03月20日 10:58:47 访问量:154

新的教师观

1)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教师评价必须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

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2)教师角色的多元性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把教师的心理角色归纳为三大类: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员、课堂管理员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学者、父母形象等)

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与知已、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4)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

学校教育三要素:教师、课程、学生中,教师处于特殊的位置。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关系角度加以界定的。对学生的这种界定目的在于提醒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不仅指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指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也是教育努力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也要体现出差异性和特色化。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将他们培养为有个性的人。

新的知识观

1)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传统认识上,将知识理解为认识的成果。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经验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比较完备的知识形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知识已不仅仅停留在认知范畴。除了一般了解的科学知识外,还包括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活”“如何理解等人文方面的知识。

2)课程改革总体培养目标而言,注重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就课程内容而言,我们不再只强调可以编码的事实、原理性知识或已经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现在不仅重视间接经验的传授,也重视直接经验的获得;不仅重视科学教育,也重视人文教育,还力图将课程设置综合化,淡化传统的分科课程,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知识传递方式多样化。在课程实施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还出现虚拟教学。

新的学习观

1)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根据这一原理,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自然会强调行为目标,并对此加以分解。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由简至繁的积累,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外部强化。

新的评价观

 

1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互动与沟通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的过程。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拥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前代与后代,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新一代,作为各自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在沟通与沟通关系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提供了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互相发现的契机。

在新的教学功能理论中,教学首先是被作为社会过程来理解的。教育者与受教者以大量的信息为背景,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外学习的整合,这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也是最根本的功能。

(二)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

所谓引导就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一切教育目的又都是为解决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而设定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凝聚着一定社会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追求。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个体,他们最希望受教育也最喜欢受教育;教是相对于学生而言是闻道在先,教师在学校里肩负着帮助学生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责任。

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性。

(三)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四)什么是课堂上的收获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定义、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五)课堂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六)什么是教学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合这项工作。

(七)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

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八)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一)总体思路

优化课前的准备策略,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优化课内的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

优化课内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践证明,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改变排列方式,对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三)优化教学目标。

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落实的对策。

1 制定教学目标:目标一要明确,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四要完整。

2 落实教学目标:一以认识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二以智能目标为核心,主动发展;三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

(四)优化课堂结构。

1)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五为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

2)实现五要度。即复习铺垫要高效度;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传授知识要参与度;巩固练习要多角度;课堂总结要高浓度

(五)优化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兴趣,必须效力于,服务于。为此: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易学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会学

(六)优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指语言、人际、管理等环境,硬环境指教学手段、设备技术等,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1)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板书、导语做到:准确精炼、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抑扬顿挫。文字规范、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条理分明。体态语言要求:整洁大方的穿着,精神抖擞的面貌,端庄稳重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到好处的教态。)

2)师生关系的融洽化。

3)课堂管理的科学化。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编辑:摄利斌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实验学校 特此声明。